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气象学家、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yl6809永利官网教授、博士生导师伍荣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8月22日10时05分在南京逝世,享年91岁。

伍荣生院士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同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省市有关领导,校内外30余名两院院士、兄弟高校领导、南京大学领导及老领导等分别通过各种方式对伍荣生院士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对亲属表示诚挚慰问。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谭铁牛、校长谈哲敏第一时间向伍荣生院士的逝世表示哀悼,向家属表示慰问。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有关党政机关、高等院校、学术团体、行业协会,伍荣生院士出生地及工作所在地各级政府等发来唁电或敬献花圈表达哀思。
伍荣生院士逝世的消息传出后,社会各界人士纷纷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以及致电、致函等多种方式,表达对一代学术大师的缅怀之情。
8月24日,伍荣生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宁举行。江苏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储永宏,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办公厅主任尹卫东,社会各界人士及南京大学师生代表前往南京殡仪馆为伍荣生院士送行。遗体告别仪式上,谈哲敏介绍伍荣生院士生平,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陈云松主持仪式。

伍荣生院士1934年1月17日出生于浙江瑞安。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考入南京大学气象学系,1956年毕业后进入南京大学气象学系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主任、中尺度灾害性天气国家专业实验室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气象学会第25届理事会理事长、国家教育委员会大气科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际动力气象委员会中尺度工作组主席等职,在多个重要岗位上为我国气象学科的发展和气象人才的培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伍荣生院士学养深厚、治学严谨,是我国大气动力学研究领域的杰出代表。
上世纪六十年代,他系统研究大尺度波动理论,从理论上揭示了大地形北坡可以促进大气波动发展和移动,相关成果被国际学界高度认可。
七十年代,他创新性提出旋转大气运动中的时间边界层概念,深化了对大气运动多时态特征的认识。
八十年代,他在大气边界层动力学研究中取得突破,通过引入地转动量近似,建立四力平衡的边界层动力学模型。
自九十年代开始,他聚焦锋面动力学研究,从非平衡动力学角度揭示锋面形成和发展的关键过程,成果获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伍荣生院士立德树人、诲人不倦,是一位深受爱戴的教育家。在七十年的教育生涯中,他始终坚持“严谨治学、言传身教”的理念,培养了一大批气象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业务骨干和领军人才。他编著的《动力气象学》《现代天气学原理》和《大气动力学》等教材体系严谨、内容精深,成为我国气象人才培养的经典教材,影响了几代气象学人的成长。

伍荣生院士热爱祖国、忠诚于党,求真务实、襟怀坦荡,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我国气象事业,为后人树立了光辉榜样。伍荣生院士的逝世是我国大气科学界、高等教育界和南京大学的重大损失。他的学术成就将永载史册!他的科学精神、师德风范和人格魅力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激励我们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