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立项的通知》(国科议程办字[2018]4号)。由谈哲敏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牵头申报的项目“台风强度/结构变化的关键动力-热力过程及预报理论研究”(资助号2017YFC1501600)获批立项。
台风是影响我国最重要的极端灾害性天气之一,对我国沿海地区的社会生产、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等具有巨大影响,一次正确的台风预报预警可节省巨额的人力物力,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莫大的益处。近年来,我国在台风1-3天台风路径预报业务中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与国际业务水平相类似,其强度和结构预报水平提高缓慢。另外,对于台风3-7天的预报,无论是路径、强度或结构,目前我国的业务预报水平都较低,一些相关业务尚未能发布,与国际水平有较大的差距。
在3-7天的预报时效中,台风本身及其环境都具有多变特征,且台风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更为复杂,造成预报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所以,无论在基础理论、数值预报模式和预报理论及技术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此,项目将重点解决影响3-7天台风路径、强度与结构预报的关键科学问题,从影响台风过程的多尺度性、环境多变性等角度来构建项目的研究思路,分别围绕台风路径、强度和结构演变的机理及可预报性,台风数值模式中的关键物理过程和参数化方案,台风的多尺度集合-变分同化方案及卫星资料的同化,台风3-7 天路径、强度和结构的预报技术等几个层面,开展一体化的理论研究和预报技术攻关。
项目组建了一支在台风动力学、数值模拟、数据同化及统计预报等方面极具研究实力的团队,团队成员分别来自南京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象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上海台风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广州热带海洋研究所等8家单位。
期望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提供时效3-7天、精度达到国际同类水平的实时台风路径、强度与结构的客观预报产品,建立西北太平洋台风监测预报国际合作技术应用示范平台,发表一批SCI等高水平论文,培养一支我国台风理论研究与预报技术开发相融合的高水平研究团队,推动我国台风理论研究和数值预报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于国家的防灾减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