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如何认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大气科学的研究水平?
报告人:吕建华 教授(中山大学)
邀请人:赵坤 教授
时间:2025年11月3日(周一)下午3:00-4:30
地点:仙林大气楼D103报告厅
报告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间(1949-1966年),我国大气科学经历了爆发性的发展。虽然建国之初国力相对薄弱,国家的总体科技水平还比较低,但从现在的眼光回望,使我们可以自信地认为我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气科学水平属于国际水平的第一方阵,我们的前辈取得了远超国力和制约条件的巨大成就。我将在报告中分析大、中、小尺度大气动力学和大气物理学的具体例子,并从体制、人才和指导思想基础等几个方面说明为什么们的前辈能够取得这样了不起的成就。
报告人简介:
吕建华,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留所工作三年后赴美,曾在夏威夷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等访问或工作十余年。研究兴趣偏于理论,涉及大气、海洋和气候动力学的不同侧面,以研究能别出心裁为最大乐趣。曾提出一个新的气候反馈分析框架CFRAM,提出海洋里定常中尺度涡的概念,提出两种不同性质的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最近的研究关注大气中罗斯贝波的基本动力学及与之相关的新分析方法。目前担任《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副主编。
欢迎老师同学踊跃参加!
